12月19日报道 由知名媒体人杨澜倾力主持,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担任文化嘉宾的大型文化类谈话节目《家风中华》,继“爱国传家”、“勤俭传家”、“奉献精神”等主题后,今晚又迎来了新一期节目,主题是“耕读传家”,意思是说既学做人,又学谋生。并邀请到了江南毛氏后人毛井根和陶行知后人陶侃来讲述他们“耕读传家”的家风故事。
江南毛氏后人藏书6000本 陶行知后人践行行知教育理念
毛井根是江南名门望族清漾毛氏的后人,受祖辈“耕读传家,坚守朴素,忠职为民”优良传统的影响,清漾毛氏历史上就非常注重对后代的培养和教育,在农耕时代家家都以读书为荣,毛井根坦言,这种优良传统对自己影响很大。走进毛井根的家可以发现,他家面积并不算大,但是书架就占了很大一部分,他说自己也没有别的爱好,就是喜欢买书,哪怕没钱,想办法找人借也一定要买下来,现在家里已有6000多本书。节目现场,他透露曾经为了省钱买书,大雪天他连几毛钱的公交车都舍不得坐,硬是走一个多小时去买书。当天录制时,毛井根的父亲、妻子、儿子也都来到了现场。妻子刘彩香回忆当年刚与毛井根结婚时,一个月的工资才200多块,而他那时候买一次书就花了200块,特别心疼,书没有地方放,就堆在木板床上,把床板都压弯了。除此之外,毛井根的父亲和儿子也在节目中分享了关于读书的故事。
另外一个家风故事是来自于教育大家陶行知。当天受邀来到节目现场的是曾孙陶侃及其父亲陶育民。陶侃现在是上海宝山区罗店的一所新办学校的支教老师,他上课有一个特点,就是每堂课他都会安排一位学生来当十五分钟的老师,在这十五分钟里,学生成了老师,老师反而成了学生,这就是太爷爷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的“小先生制”——每个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。不仅如此,他还在现场讲述了一个借用太爷爷“四颗糖”的典故感染学生,并使之改正错误的故事。陶侃表示,在这里教书育人仿佛每天都能听到太爷爷的谆谆教诲,而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:成为太爷爷那样的人,学习更多育人育德的方法,将行知的教育理念传送到更多的地方,让爱满怀天下。节目中,陶育民还现场回忆了父亲如何支持爷爷陶行知办学,聊至爷爷节俭得只能穿一身破衣服会客时,他哽咽起来,泪花在眼眶打转,这是他感受到的家风传承。
曾国藩家训力证“耕读”价值 杨澜朗诵陶行知白话诗
当天,节目组还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郦波教授,一同为大家解读“耕读传家”。他分享了一个关于曾国藩教育理念的例子:“曾国藩的家训是官宦之家仅可传一代,商贾之家可传两三代,效尤之家可传五六代,唯耕读效尤之家可传旺十代,而今天,曾氏家族到现在代代皆有英才,所以证明了耕读具有价值,是传承的密码。”随后又引用了王国维的话,解释了何为“耕读传家”,他说,“耕”是在行动中训练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,“读”则训练的是一种思维习惯。
“滴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饭,自己的事自己干,靠天靠地靠祖宗,不算是好汉!”当天节目尾声,杨澜动情朗诵了陶行知先生的这首白话诗,引发全场热烈掌声。今天社会上都提倡和谐的发展理念,其实耕读传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的家庭模式既有“耕”来维持家庭生活,又有“读”来提高家庭的文化水平,正是契合了和谐发展的具体要求。无论是崇文重教的清漾毛氏家族传统,还是教书育人的行知家族理念,带给自己的是生活条件的变化,精神层次的满足,带给别人的是爱满万家的社会幸福感,传承的都是华夏文明流淌千年的耕读家风。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关注每周二晚21:20分安徽卫视《家风中华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