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,因《偶像练习生》《创造101》的火爆,被称为“偶像团体元年”。以至于今年类似的节目再次扎堆出现。日前,至上励合成员张远、马雪阳即将参加腾讯视频养成综艺《创造营2019》的消息轰炸了粉丝圈。作为国内长寿的男子组合之一,出道12年且已三十而立的至上励合,要在节目中与年仅20岁的年轻人同台竞争,引发观众期待的同时,也让外界质疑,训练生养成综艺似乎开始有炒冷饭趋势。无独有偶,新京报通过盘点《青春有你》《以团之名》已公布的训练生,以及网传《创造营2019》名单中总计220名选手的履历发现,其中近三成是近年国内所有知名选秀综艺的人气选手;而年龄超过25岁的占到26%。
“训练生”年龄增大,成熟艺人大批“回锅”,似乎印证着市场中实力强劲的新生代训练生已凤毛麟角。事实是否如此?为何养成综艺元年之后,训练生市场反而青黄不接?训练生经纪是否仍是一片蓝海?新京报记者采访偶像团体运营人、综艺评论人等业内人士,揭秘训练生经纪2.0时代背后的繁荣与泡沫。
现象
三档综艺扎堆训练生大扩招
2018年1月,养成综艺《偶像练习生》在爱奇艺横空出世,九人男团NINE PERCENT出道后全国巡回粉丝见面会黄牛票被炒到几千元。腾讯视频趁热打铁推出的《创造101》则差异化地打开了女团市场。不到一年的时间,代言、团综、专辑、商演,巨大的人气云团,将11位火箭少女捧为国内最具商业价值的偶像。
小萌所在的影视公司一直从事电影投资、发行工作,但在2018年7月,却突然成立了艺人经纪部门,大量招募训练生,年龄在16-24岁,无经纪约即可,“公司看到《偶练》《101》捧人速度这么快,也希望尽快培养一拨练习生,赶上来年的节目。不管能不能红,至少露个脸。”
小萌的公司只是市场一隅。有消息称,今年仅《青春有你》一档节目,在海选阶段就收到了一万名训练生,217家公司的简历,比去年的87家涨了近1.5倍。“不止我们家,好多没有过运营训练生经验的影视公司、音乐公司也开始大量招新了。现在想分蛋糕的人太多。”小萌笑称。
而今年除爱奇艺以外,优酷、腾讯视频也纷纷加入男团养成竞争。三档同类型综艺,空缺近300位男性训练生的“爆红”机会,这让不少实力强劲的经纪公司也感到“供不应求”。阿龙所在的经纪公司专业培养训练生,原本只有十几名艺人,整体实力不俗,但《偶练》时已输出了大部分,并小有名气;为了今年还能赶上红利,不得不扩招后备军,“之前的策略是精品化培养,但如今节目推得太快、太多,我们不仅要考虑今年的输出,还要考虑明年能不能报名,所以计划招募数量比之前增加了不少。”相较一些实力强劲的经纪公司有资本千里挑一,阿龙所在的中游小公司,只能选择基础一般或零基础的年轻人,公司甚至尝试去艺考学校门口上门“捕捉”,“虽然想当训练生的人比去年多了一倍有余,但现在招募的公司也多,我们竞争力比较小。以前有大把时间培养,一张白纸也无所谓,但现在更想直接招到有潜质的,上来就能歌善舞的。”
练习时长从两年变一个月
从《偶像练习生》到《青春有你》,平台孵化一档节目只需要一年的时间,然而这对训练生来说,无疑是拔苗助长。一些刚抢滩的影视公司,还未来得及建立成熟的训练生培训体系,大量招新后,便要无缝衔接输出到节目中。小萌透露,他们公司的训练生仅进行了两个月的系统培训;节目录制前,又紧急送到韩国闭关一个月。而娜娜今年也是带着演员新人参加节目。她透露,平时因为通告加身,艺人只有空闲时来公司参加台词和表演课。而为了录制,公司特意推掉了艺人通告,突击进行歌舞训练,但时间也很紧,“我们能感到艺人力不从心,不仅是我们,一些其他选手也是,前半年还是网红呢,如今就摇身一变为训练生了。”
据悉,《偶像练习生》位列中游之上的练习生,平均训练时间在1年到3年;《创造101》的“C位”孟美岐则有3年训练生涯及2年出道经验。而《青春有你》第一期中,罕见的无“A班”,证明了训练生水准的整体下降。制作人张艺兴面对大量训练周期是1个月甚至10余天的训练生,也不由感叹市场浮躁。
没有经过完备的专业培训,不少训练生缺乏基本的偶像意识。《以团之名》上线不久,其中一名训练生便被曝与女友去泰国玩;另一位训练生自曝整容失败,向医院公开维权。一位偶像运营人透露,按照训练生的培训规律,通常一名十几岁的新人,至少需要一年的脱产培训,才能够在唱跳、表演各方面达到合格水准;与此同时,他们还需要训练待人接物、公众形象塑造,以及综艺感的提升,“无论公司投入多少钱,没有三四年的时间,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一名成熟的训练生。现在很多节目里没经验的训练生,大多都是拔苗助长起来的。”
原因
韭菜少,锄头多
“《偶练》和《101》去年把中国这几年刚刚培养出来的训练生,几乎全选走了。‘掐尖儿’之后,就会产生断代。”资深女团运营人海尔凯特如此分析。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偶像文化,韩国从上世纪90年代奋起直追,积累了过剩的偶像产能。而韩国《produce 101》等节目的根本作用,便是为韩国练习生“去产能”,例如《Produce101》第一季时,韩国三大经纪公司只派了一人参加,其余全部是中小型经纪公司的练习生,“这类节目正是为大量这样的练习生开辟新赛道。”相较之下,中国的偶像文化却仍属“原始部落”时期:训练生培养体系尚未成熟,人数也在近两年才逐步积累;但大量资本却率先进入,让行业好不容易培养出的第一批“合格”艺人全部被一次性收割。
同类型跟风
不仅经纪公司急切看重短期红利,视频平台代表的资本方,同样成为推动训练生市场的操盘手。如果说2018年《偶像练习生》和《创造101》属于“天下两分,各自收割”的状态,2019年,优爱腾三大平台不约而同聚焦男团经济,无疑直面在节目制作、团队经营上的市场份额竞争,极大地考验了男性训练生市场。
一位参与养成节目制作的工作人员透露,虽然《偶像练习生》打开了市场对于男团的关注,但固定粉丝群体并没有因此扩容三倍,训练生数量也远远不足以支撑“三足鼎立”,“按如今中国偶像市场的大小,一年培养一个男团,一个女团,粉丝的关注度恰好可以聚焦,训练生或许还可以供应得上,但中国综艺向来喜好跟风,同样大的市场,一年输出几百名男性新人,三个大型男团,不仅高看了训练生市场的大小,同样面临自身市场和粉丝份额的大量缩减,能入选节目练习生的平均质量必然下降。”海尔凯特也认为,今年之所以至上励合等资深偶像以及《快乐男声》《中国好男儿》的“回锅肉”大量被收割,也是节目的无奈之举,“能够理解,因为节目组也确实找不到有实力的人了。”
趋势
偶像产业需良性运作 经纪公司可开辟新赛道
一位参与某档养成综艺制作的工作人员透露,公司内部也曾感到苦恼,“这个市场太速成了,训练生、经纪公司、视频平台通过《偶练》看到甜头,都想红,结果都跟风做起训练生,反而透支了这个市场。”他坦言,先吃螃蟹的人必然得到先发优势,竞争对手的跟风策略也是市场现状,然而大家只考虑到竞争、走红,没有人在乎偶像行业能否稳步发展。
而部分经纪公司、运营人也在随波逐“利”中意识到市场节奏的混乱。海尔凯特表示,去年很多运营同行都反映,一些训练生从综艺回来,人气和能力没增长多少,反而坏毛病学了好多,“他们并没有经过长期训练,为人处世也并未成熟到可以面对粉丝和名利场,这种时候就直面综艺中的野蛮生长了,其实不利于他们在圈内的长期发展。”
即便内容方、经纪公司都感到了市场浮躁的气息,但在资本逐利下,也已没有人能够慢下脚步。正如海尔凯特所说,让视频平台暂停制作养成综艺,给训练生成长的时间,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。究竟如何才能让市场进入良好的运行轨道?综艺评论人W认为,变更养成模式,减少对练习生的需求,或是可操作的方式。“养成综艺不一定非要做成《produce101》这样百里挑一,也可以创新其他的模式,尽量不快速消耗中国训练生的资源。但这对于平台的创新力还有决断力是很大的考验。”
海尔凯特则认为,经纪公司可以自己开辟其他的赛道,与平台合作,为训练生开发其他微综艺。“其实我们就是把步骤换一下,经纪公司自己做自己的,有更多渠道可以推出新人,而不是只仰仗大型综艺。等大家都活下来了,再出现这么大的资本平台进来,我们把整个行业一起做起来。”
采写/新京报记者 张赫
(责编:kit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