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敬请关注!
简介:20世纪50年代,中国第一次制定大规模的经济发展计划,治理黄河成了新中国建设的重点,也成为政绩考核的亮点。当时中国政府邀请苏联专家为治理黄河拟订计划轮廓。1957年,三门峡水利工程开始筹建施工设备,陕州也因此改建制为三门峡市。三门峡工程是对黄河河流生态、特别是中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;黄河三门峡至潼关的淤积泥沙至今没有解决;关中平原50多万亩农田的盐碱化;水库淹没了大量农田;水库毁掉了文化发祥地的珍贵文化古迹 ;黄河航运中断;30万移民的生活未能安置好,许多移民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。大禹庙。创建于元代大德五年,传说在唐尧虞舜时,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,舜派禹治理洪水,据说禹在治水期间,"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而不敢入。 新豫村。三门峡工程上马了,黄河滩荒芜了,社会治安混乱了,政府命令相关单位、部队进驻黄河滩,而随之产生了与当地农民产生了许多的矛盾。四十多年过去了,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。 一座消失的古城。历史深处金戈铁马的潼关,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浩叹不已的潼关,已然不在。这座古城死得不明不白:按照水库最初的规划,它该静静地躺在水库下面。人,搬了;城,拆了。而如今这里却成了威尼斯大酒店和黄河鱼烧烤园。 民间诗人。马健文是华阴县冯东村的一个民间诗人,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,当年外迁至青海。用四十年的时间写下了几百首诗词,有很多都是关于移民和流亡生活的。 治水,是中国历代领导人的政绩体现,更是他们的理想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水利工程相继上马,造价与规模越来越大,它们覆盖在中国所有经济最活跃的命脉上,在发电的同时充满着潜在的危机。…